- 潭柘寺
- 在北京门头沟区群峰环列的潭柘山山腰。
因寺后有龙潭,山间有拓树而得名。
始建于晋代,原名嘉福寺,故有“先有潭柘寺,后有幽州城”的谚语。
唐代名龙泉寺,金皇统时改名大万寿寺,明天顺元年(1457年)复名嘉福寺,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)改称岫云寺,其名称更迭频繁,但俗名潭柘寺却流传遐迩。
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。
殿堂依山势而建,成阶梯形层层高升。
东西配殿相辅,古朴雄奇,环境优雅。
是一处高山清泉、松柏交翠的自然风景区。
寺分东西中三路。
中路有牌楼、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三圣殿(已不存)、毗卢阁等。
大雄宝殿为黄瓦重檐庑殿顶,大脊两端琉璃鸱吻上,系以黄闪闪的鎏金长链,气势轩昂。
毗卢阁踞寺最高点,登阁远眺,如入画境。
东路由庭园式建筑组成,有方丈院、延清阁和万岁宫、太后宫等,碧瓦朱栏,修竹挺秀,清泉潺潺,幽雅别致。
院内有流杯亭一座,名猗玕亭。
西路有戒坛、楞严坛(已不存)、观音殿等,庄严肃穆、瑰丽堂皇。
寺外有安乐延寿堂和塔院等建筑,有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塔群,玲珑多姿,是研究佛教和古建筑的珍贵实物。
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大师的墓塔也在这里。
三圣殿侧的帝王树,直干探天,粗可数围,相传为辽代遗物,距今已近千年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